近年來,電商平臺上的“刮碼”產品現象日益突出,引發廣泛關注。所謂的“刮碼”產品,通常指刮除或遮擋商品包裝上識別碼(如生產日期、防偽碼、溯源碼等)的商品。這類產品因其價格低廉,吸引了不少消費者。律師指出,這種銷售行為可能構成侵權,并帶來法律風險。
“刮碼”產品多出現在電子產品、化妝品、食品等領域。銷售者往往通過刮除識別碼來規避品牌方的追蹤和管理,這可能導致產品來源不明,質量無法保證。消費者在購買時,常因無法驗證真偽而面臨假冒偽劣風險。同時,這種操作破壞了商品完整性,可能違反《產品質量法》和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,侵犯消費者知情權。
從法律角度看,知識產權律師指出,“刮碼”行為涉嫌構成商標侵權或不正當競爭。當識別碼與品牌防偽系統相關時,刮除行為可能干擾品牌方的市場管理,損害其合法權益,違反《商標法》或《反不正當競爭法》。情節嚴重者,銷售者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民事賠償。如果“刮碼”產品為假冒商品,還可能觸犯刑法中的生產、銷售偽劣產品罪。
針對這一問題,消費者應提高警惕,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商品,并保留購物憑證。若發現“刮碼”產品,可向電商平臺投訴或向市場監督部門舉報。電商平臺也需加強監管,及時下架違規商品,履行平臺責任。
“刮碼”產品看似便宜,實則暗藏風險。律師呼吁各方共同努力,規范市場秩序,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品牌知識產權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huimenling.com/product/209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3 06:46:19